“大讨论”由省政府督导专员、学院党委书记方向明主持。他首先介绍了我院调研成果交流会的情况,对校级领导班子在七个方面取得的调研成果作了概括性介绍。他要求此次大讨论是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办什么大学,怎样办大学”这两个基本问题,结合我校主题,突出应用型特色,立足现实,敢于质疑,让大讨论迸发出思想的火花。
省属高校第三指导检查组领导对此次大讨论提出指导性意见,指出“解放思想大讨论”是此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活动的重要环节和内容,在客观分析的基础上,敢于解放思想,摆出问题,为学习实践活动的下一阶段做好准备。
方书记在“大讨论”中表示,一个学校准确的定位对其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用型”的定位是我们民办高校一个很好的出路和特色选择的方向,定位准确以后,在现有基础上发掘潜力,敢于突破。选择并培养特色专业及其特色人才作为突破点,结合民办高校的体制机制优势,加大人、财、物的支持力度,培养出来的学生好就业,就好业。
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张可君在发言中首先简要总结了课题调研的重要意义以及与“解放思想大讨论”的密切关系。然后从学院的层面着重就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民办高校管理模式和改革协调性等四个方面展开了讨论。她说,在办学模式方面,对于新兴的民办高校来说,要实现科学发展就必须走跨越式发展道路,我校创办以来虽然已经实现了几个阶段性跨越,但还要继续以改革创新精神打破常规,杜绝对公办院校的简单模仿,走原创性发展道路。特别是在对本科院校的认识上,适时借鉴吸收德国应用型本科建设经验,树立新建地方本科高校特别是民办本科高校职业型发展思路;在专业申报与审批方面,目前教育主管部门按照指定的专业目录对申报专业施行目录内和目录外区别审批,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新专业一般都在指定目录以外,受到严格限制,不利于高校专业设置与社会需要和新兴产业发展相适应;在人才培养方面,从民办高校实际特点出发,避免学生文化素质相对较低的弱点,发展学生实践热情高的特长,着重培养并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形成我们民办高校的育人特色和社会影响力;在民办高校管理模式方面,发挥民办高校的体制机制优势,提高管理效率,能够丰富我国高校的管理内容和管理方法。
副院长梁金喜从“怎样办一流民办大学”的角度强调,虽然我院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必须意识到还有许多问题要解决,从管理人员到教师都必须打破原有观念的束缚,从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开始转变观念,促进全校教师从传统的研究型理论型的大学理念转变到应用型上来。
院长助理李勇结合招生就业工作提出,发展同样是我校的第一要务,必须通过发展解决实际问题,强调我院的专业发展要做到定位准、特色明和数量多,专业设置要呼应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院长助理马凤余表示,学校在教育教学改革发展过程中,教育教学观念的解放是先导,师资队伍建设是基础,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是关键,教学机制建设是保障。
常务副书记、常务副院长王孝武指出,解放思想首先要解决思想认识的高度问题,对于办学者来说,必须明确高等教育的本质、目标和任务;解放思想其次要解决思想认识的宽度问题,作为教育工作者应以不断学习的心态,开阔的视野,洞悉高等教育体系的发展主流,呼应国家发展战略,放眼天下,开放办学;解放思想紧接着要解决思想认识的深度问题,教育工作者要主动深入社会、企业和基层,善于借力发展,真正实现高等教育与社会系统的良性互动;解放思想对于一所新建院校来说,还要解决发展的速度问题,在健康稳定的基础上有一定的超前意识,加速发展,把自己做大做强。我们在解放思想的过程中必须明确,高度问题是统领,宽度问题是舞台,深度问题是特色,速度问题是保障。
指导检查组领导在听取完大讨论以后表示,安徽新华学院领导班子的“解放思想大讨论”认识深刻,在应用型上办出特色突出、目标明显,效果显著的民办本科高校,找到了自身科学发展之路。在实现突破方面,从教学机制上创新,从与社会结合上创新,做好校企合作,实现学校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在学校层面上关注、落实并实施这一理念,在专业和课程建设上围绕社会发展需要进行,在师资队的建设培养上,增强归属感,转变观念,提高综合素养。
大讨论过程中,指导检查组领导和我院领导就教学科研成果转化、产学研结合、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高校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学习实践活动办公室)